看懂營養標示,讓你不當冤大頭
看懂營養標示,讓你不當冤大頭
根據台灣食品標示法規定,成分表中的標示順序,必須依照食品成分含量的多寡進行排序。當食品成分多於2種以上時,成分含量最多的放在前面,以此類推...
成分表是什麼?
成分表是指食品包裝上列出的成分清單,所有的食品包裝上都有印上相關標示,目的是向消費者提供透明及準確的食品成分,包括︰主要食材、添加劑、調味料等,避免消費者造成過敏等不適。
查看保健產品的成分表非常重要
查看保健產品的成分表不僅能幫助您選擇合適的產品,還能保障您的健康與安全。了解成分的來源、效用及其可能的風險,對於做出明智的消費決策至關重要。
1. 了解成分
- 成分來源:成分表能幫助消費者了解產品中包含哪些成分,這些成分的來源及其來源的可信度。
- 有效性:某些成分可能有科學支持的健康益處,而其他成分則可能沒有。
2. 避免過敏原
- 過敏反應:對某些成分過敏的人應仔細檢查成分表,以避免引發過敏反應。
- 食物不耐受:例如,乳糖不耐受者需要避免含乳製品的產品。
3. 劑量與配方
- 劑量確認:成分表中會標示每種成分的含量,幫助消費者確定是否符合自己的需求。
- 配方搭配:了解成分間的搭配是否合理,某些成分可能相互作用,影響效果。
4. 避免不必要的添加劑
- 化學添加劑:一些產品可能含有人工色素、香料或防腐劑,這些成分可能對健康有潛在風險。
- 健康選擇:選擇成分簡單、天然的產品通常更有利於健康。
5. 個人需求
- 根據需求選擇: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健康需求,成分表能幫助消費者選擇最適合自己的產品。
- 目標導向:例如,想要增強免疫力的人可以尋找含有特定維生素或植物提取物的產品。
成分表該怎麼看
查看成分表時,可以遵循以下幾個步驟和注意事項,以便更好地理解產品的內容和其對健康的影響:
1. 成分排序
- 按含量排序:成分表中的成分通常是按照含量從高到低排列的。第一個成分是產品中含量最多的成分,依此類推。
- 關注前幾項:注意前幾項成分,這些成分對產品的效果影響最大。
2. 了解成分名稱
- 熟悉常見成分:了解一些常見的成分名稱及其功效,例如:
- 維生素(如維生素C、維生素D)
- 礦物質(如鈣、鋅)
- 植物提取物(如薑黃提取物、人參)
- 查詢不明成分:如果遇到不熟悉的成分,可以查詢其來源和功效。
3. 注意劑量
- 每份含量:查看每份產品中各成分的含量,確保這些劑量符合您的需求。
- 建議攝入量:比較產品中成分的含量與每日建議攝入量,避免過量或不足。
4. 檢查添加劑
- 避免人工成分:注意是否有人工色素、香料、防腐劑等不必要的添加劑。
- 選擇天然成分:盡量選擇成分簡單、天然的產品,這通常更有利於健康。
5. 過敏原標示
- 檢查過敏原:如果您對某些食物或成分過敏,務必仔細查看成分表,確保產品不含這些過敏原。
- 標示清晰:許多產品會在成分表上特別標示過敏原,這有助於快速識別。
6. 產品聲明
- 健康聲明:查看產品包裝上的健康聲明,了解產品的主要功能和效益,但要注意這些聲明不一定有科學支持。
- 認證標誌:如果有相關的認證標誌(如有機、非轉基因等),可以作為選擇的參考。
透過以上步驟,您可以更有效地解讀保健產品的成分表,選擇最適合自己的產品,並保障自身的健康與安全。如果對某些成分有疑問,建議諮詢專業人士的意見。